海派玉雕:艺术市场中的“一抹亮色”

2015/08/22 14:56:59 来源:网络 点击:838次 评论:0条 【我要说两句】
内容概要:自2000年开始,上海的玉雕市场风生水起,工艺制作精巧绝伦,海派玉雕迅速崛起,成为玉雕行业的标杆流派。2007年至2012年,这五年时间是全国玉雕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,五年内,玉雕单件的价格从万元到十万元,乃至百万、千万,玉雕市场变得十分火爆。

 

 
吴德昇作品《青史香尘》

 

 

海派玉雕,是以上海为中心地区的玉石雕刻艺术风格的派系。海派玉雕善于运用各类玉石的天然形状和不同色泽,因料制宜、因材施艺,造型挺秀,形成了玲珑剔透、俊俏飘逸的“海派”艺术风格,海派玉雕与“北派”、“扬派”、“南派”等并称中国玉雕的四大流派作为中国玉雕的四大流派之一,它形成于十九世纪末,兴盛于二十世纪初,在当下玉雕艺术中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。

 

海派风格缘起

 

“海派玉雕的发展,应该说是苏帮、扬帮的雕刻对上海的影响而开始的传承,它实际上最早是建立在扬州、苏州的师傅在上海发展基础上的”钱振峰说。

 

钱振峰,1975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学习玉雕,入玉雕行业30余年。历任上海玉石雕刻厂雕刻技工、副厂长,上海工艺美术商厦总经理,上海工艺美术品服务部有限公司总经理。可以说,他也是海派玉雕发展的见证者。

 

历史上,19世纪中期的上海是中国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港口,长三角包括苏州、扬州及周边地区的玉器制品都是通过上海这个口岸向国外输出,当上海发展成为玉器制品最重要的输出港口之后,苏州、扬州等大批玉雕艺人涌入上海,开始在上海寻找新的发展空间。

 

玉雕师傅们、工匠们涌入了上海,在这个地区生活、工作、发展,当时如著名的古董风格玉雕大师王金洵、傅长华、尤洪祥,人物、动物雕刻大家杨恒玉、胡鸿生、顾咸池等为代表的玉雕艺人在上海特定的文化氛围中,汲取了新的文化营养,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玉雕风格——海派风格。

 

“苏”、“扬”玉雕各自沿袭了当地的传统技艺特色。当时,上海玉雕业中,主要适应洋人需求而生产制作的被称为“洋装派”,扬州帮艺人生产以摆设玉器为主,多属“洋装派”;而苏州艺人专做玉首饰、花饰,以玉首饰和把玩件为主,被称为“本装派”;另有一支专做青铜器造型以及仿秦汉以来古玉为主的,被称为“古董派”。

 

20世纪30年代,上海玉雕摆件类作品已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,随着《翡翠珍珠塔》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最高奖,代表高艺术水准的上海玉雕,一时间可谓名动天下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玉之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